您对公共艺术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?
公共艺术广义的概念泛指在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里的艺术,它具有公众性和公共性,涵盖面很广。我们所指的公共艺术一般特定在公共环境中,与该环境相协调,以人为本,得到公众认可,并具有永久性存在价值的造型艺术,包括雕塑、壁画、装置等。对民众来说,放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一定会对其审美、生活产生影响并发生作用。影响越大,越容易与大众产生共鸣。为什么经典的作品容易得到共识,也是这个道理。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做得很好,但如果放在公共空间,它不具有公共性,也就不能称其为公共艺术。
当初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时,就有专家提出“公共艺术”、“景观艺术”、“环境艺术”等概念,之所以没有用这些名称命名,是因为概念界定问题。为使工作开展顺利,采用了具体、明确的“城市雕塑”这一特定概念。
您觉得未来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这两个概念会不会走向融合?
实际上已经在融合。城市雕塑是以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,它包含在公共艺术中。公共艺术是一个大的概念,它不一定是雕塑作品,还可以是其它的形式。我个人认为公共艺术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一个项目设计,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顶层设计。一个国家要有顶层设计,一个城市、一个公共空间也要有。从某种角度来说,一个好的公共艺术就是一个好的综合设计,不单是某一个方面,而是每个方面都不可或缺。
您是怎样看待中国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此时的筹办,它的意义如何?
文化部支持这个展览,是一件特别好的事。比如城雕委的成立,就是雕塑家有热情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,那么这个机构就成立了。它在那个特定年代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,具有一定的播种、普及和奠基的意义。现在,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意识的增强,人们对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公共艺术因此得到了发展和重视,其前景尤为可观。我认为今天有政府的支持和配合,有你们这样有热情、勤奋实干的专业团队在做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工作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皆具备,这个事在今天做就非常合适。如果说我们当时的工作是抛砖引玉,那么你们今天就是水到渠成。
请您对公共艺术专题展中的文献研究板块提一些建议?
文献这部分非常重要,可以看到公共艺术从无到有的发展脉络。首先必须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选择,不能带有倾向性,不能被所谓的时髦趋势所左右。在选择文献方面,要有一个界定问题,只有界定清楚,所选的东西才能够准确。另外,我认为你们现在做这个工作的过程中,不要受干扰和影响,应该有个底线,要有一个标准。这个底线不能破,要坚守住!
《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》书籍封面
《百年丰碑——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》(第二版)书籍封面
《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》澳门首发式现场
《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》中央美院首发式现场
责任编辑: 陈增华 李 雷审 核:武定宇 李 雷 宿 辰
设 计:鲍妮娜 王海利